1.建构主义观点:
皮亚杰认为,个体通过主动地与环境互动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。这表示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,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索,主动地将新信息融合到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中。2.适应理论:
皮亚杰提出了“适应”这一核心概念,它包括了两个过程:“同化”和“顺应”。同化指的是个体利用现有的认知结构来理解和处理新的信息或刺激;顺应则是指当面对无法同化的信息时,个体需要调整、扩展或重新组织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情况。3.认知发展阶段:
皮亚杰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,并详细阐述了每一阶段的特点:-感知运动阶段(Birth to 2 years):
在这个阶段,儿童通过动作来理解和探索世界。他们学会了基本的动作模式和物体的物理性质。-前运算阶段(2 to 7 years):
在这一时期,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考,但他们的思维仍然受到自我中心性的影响,不能同时考虑两种观点或概念,并且不具备逻辑推理能力。-具体运算阶段(7 to 11 years):
随着年龄的增长,儿童进入能够处理具体事物的逻辑关系的阶段。他们可以理解和解决与真实世界物体相关的数学和逻辑问题,但仍然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上,缺乏抽象思考的能力。-形式运算阶段(11 years and beyond):
这一阶段个体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,能够在心理操作中处理假设、理论和复杂关系。他们能够进行纯逻辑推理,并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。4.平衡化过程:
皮亚杰强调,认知发展是通过不断解决冲突来实现的。当个体遇到新信息或情境时,会面临认知上的不一致(即“图式”与“子集”的不符),这需要个体进行调整和适应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。 皮亚杰的理论不仅对儿童心理学、教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也为理解人类如何发展、学习和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星际在线 · 教育批判(jiaoyupipan.com) 2024©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