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同化与顺应:
-同化:
当个体将新的信息或经验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时,称为“同化”。这个过程允许个体对新信息进行处理,并将其纳入现有的认知框架。-顺应:
当个体面临无法被现有认知结构解释的新信息时,就需要调整和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信息。这一过程称为“顺应”,是通过改变行为、观念或规则来进行的。2.图式(Schema):
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,代表个体对世界的理解方式。皮亚杰认为,儿童的认知发展始于简单的图式,并随着经验积累和学习而逐渐复杂化。图式可以是简单的动作模式(如婴儿抓取物体的动作),也可以是复杂的概念性模式。3.平衡:
皮亚杰理论中的“平衡”是指个体在同化与顺应之间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。当个体能够有效地同化新信息并适应环境时,他们就能平衡新的认知结构和现有的知识框架。这个过程对于认知发展至关重要,因为它推动了个体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认知成熟。4.发展阶段理论:
- 皮亚杰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:感知运动期(0-2岁)、前运算期(2-7岁)、具体运算期(7-11岁)和形式运算期(11岁以上)。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。 - 感知运动期,儿童通过动作来探索世界并形成对物体和事件的基本理解。 - 前运算期,儿童开始能够进行象征思维和初步的概念操作,但他们的思维仍然受限于具体事物和个人经验。 - 具体运算期,儿童发展出逻辑思考能力,并能够进行假设-演绎推理,但仍受限于现实世界的物体和事件。 - 形式运算期,个体的思维实现了抽象性和灵活性,能处理假设、理论和复杂的概念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个体主动探索环境以构建知识的过程,并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互动学习。这种观点对现代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,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设计上星际在线 · 教育批判(jiaoyupipan.com) 2024©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