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感知运动阶段(0-2岁) 在这个阶段,婴儿主要通过感觉、动作和环境互动来学习新事物。他们不会对抽象概念进行逻辑推理或假设测试。例如,在“三山实验”中,如果将一个球从一个高点投向另一个容器,即使这些容器在不同高度上,但婴儿可能会预期球落在离投掷者较近的容器里,因为他们不能理解空间距离和视觉线索之间的关系。
2. 前运算阶段(2-7岁) 前运算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表征,如语言或图画来表达和解决问题。他们能进行简单的心智操作,但这些操作遵循了“自我中心主义”的原则,即他们很难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。例如,在角色扮演游戏中,孩子可能会假装拥有玩具的所有权,并拒绝其他人的请求,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所有权的可分享性。
3. 具体运算阶段(7-11岁) 在这个阶段,儿童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,能够进行抽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。他们开始能够考虑多个角度或假设情况。例如,在解决几何问题时,儿童可以运用空间推理来解决形状、尺寸和位置上的问题,并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。
4. 形式运算阶段(11岁及以上) 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后,个体发展出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,能够考虑复杂的问题,理解假设与演绎推理。他们能够处理假设性、抽象概念,比如道德问题或科学理论等。例如,在解决伦理难题时,青少年可以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权衡,并基于逻辑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。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了个体通过主动探索环境来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。每个阶段的能力发展是连续且不可逆的,每一个新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。儿童在遇到超出他们当前认知能力的问题时,会尝试新的策略或解决方案,并逐渐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。 皮亚杰还提出了“图式”(scheme)的概念,表示个体用于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认知框架。随着经验的积累和问题解决技巧的发展,这些图式不断被调整和完善。通过这样的过程,儿童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复杂任务并适应新环境
星际在线 · 教育批判(jiaoyupipan.com) 2024© 版权所有